降落在加拉巴哥的 Isla Baltra
經歷了幾十個小時的飛行,一年多的籌備,終於降落在加拉巴哥群島的陸地上,窗外荒涼的景色,涼爽乾燥的空氣,馬上就注意到在地上漫遊的鬣蜥,真的抵達加拉巴哥了。
降落的時刻,再次感受到心臟狂跳的興奮感,達爾文的演化論,潛水員的夢想勝地,如果只爬文,對這個地方的印象可能只會停在好遠好遠東西好難吃,對於我們團員來說,這裡則是野生動物的天堂,飽到不行的旅程,紀念品更是買到失心瘋。
加拉巴哥雖然隸屬於厄瓜多,但做為第一批被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的地方,厄瓜多不只有層層的稅金,在機場一樣有海關蓋章(是陸龜跟鯊魚的圖案!),連厄瓜多人也不能隨意滯留,絕大多數的機會都保留給當地加拉巴哥人,也因此島上不會看到大型連鎖品牌的進駐,島上的作物也是有機栽培為主,當地人都笑說在島上買農藥跟肥料比有機栽培困難多了。
加拉巴哥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網路上查得到的資訊就不多贅述,在島上生活的體驗,島民跟大自然的平衡讓人印象深刻,環境開發和旅遊觀光的衝突,在全世界都是難題,加拉巴哥的存在證明了,只要有決心跟行動,保護環境帶來的好處絕對是肯定的,很慶幸阿爾卑斯山留給瑞士人,加拉巴哥群島留給厄瓜多,雖然南美洲的效率讓人不敢領教,但確實能感受到厄瓜多對於保護天然環境的決心,相對的代價就是基礎設施的不足,很多人說到亞馬遜會想到巴西或是網購,但厄瓜多保留的熱帶雨林跟發展的生態觀光更加完整,有生之年,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荒野估計都會消失不見,對於未來我沒有太多想像,只希望能夠盡可能地多看看這美麗的世界。
落地機場後,我們很快就被潛導迎接帶上潛水船,接下來八天七夜的船宿的生活起居,都在這艘大船上,下水的時候才會由小橡皮艇載往潛點,第一天會先在本島的周邊海域測潛,這是開航往外海出發前確認裝備的最後機會。由於抵達的機場島和本島 Santa Cruz 位於南半球,九月的南半球海域還相當寒冷,只有二十度左右且能見度不佳,等到開到千里之外的狼島及達爾文島,又會穿越赤道再次回到北半球,水溫就會回到比較高清宜人的二十四到二十五度。第一天下水,大家還在迷霧中尋找錘頭鯊,只看到黑影就覺得異常興奮,殊不知,往後好幾天在狼島達爾文島還會見到百支千隻的錘頭鯊,看到最後一天連鯊魚都不想看了,人心真是難以捉摸。
加拉巴哥群島對於潛點的限制相當嚴格,即使是船宿船,航行的路線,下水的潛點,也都需要先跟國家公園申請放行才能出發,在台灣或帛琉潛水自由慣了的我們,一開始還以為是船員想偷懶的藉口,但經過一連串的程序後我們才了解是真的,也因此,遠方的這兩個離島只有船宿船可以抵達,岸邊出發的一日潛水船是到不了的,而且同樣也是受到管制必須事先申請,我們這趟船程原先沒有規劃到加拉巴哥企鵝和海鬣蜥出沒的 Isla Isabela 海域,團員也因為該海域水溫太低拒絕更改行程,成為了這次潛旅的小小遺憾,未來如果還有機會,一定會把伊莎貝拉(Isla Isabela) 島給列進去,當然,多一個潛點還得再多交付一筆稅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