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原本預計每年冬天都要回帛琉,疫情使然,自從上一次離開帛琉已經三年,原本以為今年已經三次出國感受可能沒那麼強烈,想不到落地帛琉機場的瞬間竟然內心澎派到不自覺熱淚盈眶,我想,靈魂的一部分早已留在這,這份直達內心的悸動才會如此強烈。
早在六月從泰國回來後,我就相信真正的解封之日不遠了,看好了潮汐跟班機時間,馬上跟帛琉潛水預定行程,多早呢?從還沒開放機票就開始等待,在機票還要2萬5台幣的時候我們就訂了!團員們也全心信任,結果當時還在英國度蜜月的時候,華航突然一波促銷機票大降價,我也只好再請團員退票再買,不離不棄被當北七,沒辦法,誰叫我們這麼愛帛琉呢。
搞笑如我,還沒進海關就手滑把伴手禮高粱酒給打破了,只好當作灑酒祭天,求個好人品?
一趟完美的潛旅,首先需要最專業的導潛,我們的導潛 Jordan ,是2015年我在帛琉認識的帛琉人導潛,在帛琉潛水,還有誰比土生土長的帛琉人更了解整片海,他是當年第一位開啟潛水看魚群集體交配的第一人,然後需要一群默契絕佳的好潛伴,中性浮力和出入水是基本,不會去追趕魚群影響海洋生物,也不會干擾其他潛客,籌備了一切後,加上平常累積功德值,剩下的就交給大自然 Mother Nature 🙏🏽 感謝各位團員的完美配合度,以你們為榮。
2023年口碑場,聖誕帛琉潛旅看隆頭鸚哥集體交配產卵,原班人馬再出發,已成團剩下兩個位子。
2024年超越自我特殊行程團,兒童節看黃雕集體交配產卵日期已訂。
想來嗎?現在開始準備還來得及。
除了大海給的滿滿感動,還有意料之外的衝擊。
第一個不尋常的感覺是:海鳥不見了。
相比街上顯而易見的蕭條,熟悉的商店餐廳不見,海洋的變化是更難以發現,我很希望的是我錯覺,跟導潛揪等跟帛琉船長求證時,內心呼喊著「反駁我吧...魚跟海鳥只是搬去了別的地方...。」結果我的觀察是正確的,海鳥跟海裡的魚都大大的減少,原以為經過疫情影響休息了三年,海洋生態應該會蓬勃生長,我迫不及待地躍入海中,映入眼簾的卻是充滿末日感的海底。
雖然對第一次來帛琉的其他人還是被魚群和眾多海洋生物震撼,但對曾經在帛琉生活一年多的我來說,種種衝擊是非常強烈的,16年的時候我就是因為水母湖的水母消失而離開,今年水母湖再次因為沒有水母而關閉,今年夏天帛琉缺少颱風和雨水,高溫再次使得脆弱的珊瑚礁白化。
海水溫暖的帛琉,珊瑚原本就沒有蘭嶼綠島那種五彩繽紛的樣子(如果更久以前有歡迎指正我),沒有太多共生藻,但也活得挺好,但大環境快速的惡化,珊瑚礁崩壞,弱化,少了小魚,大魚就跟著減少,以前的藍角在解除流勾後,還能看見鮮豔的笛鯛,軸孔桌面珊瑚上的多莉,還有三隻鷹嘴魟魚,隨處可見的海狼風暴,隆頭鸚哥群,這次都消失不見了。當我拍下白化跟破碎的珊瑚時,抬頭看到揪等比了哭哭的手勢,真的是泛淚阿。
回程的班機上,有一部是舒夢蘭主播的海洋採訪,2015年,帛琉當代影響力最大的總統 Tommy Jr. 推動了更全面的海洋保育政策,將80%的海域都規劃成保護區,讓帛琉成為第一個用法律保護鯊魚的國家後,再一次站在海洋保育的最前線。但珊瑚還是繼續白化,禁捕過後魚群數量還是持續下降,說下降可能還不太準確,應該是崩解,這位愛好潛水的帛琉前總統最後說了一句:「小島國帛琉的碳排放是微乎其微,卻在氣候變遷的第一線受害。」同一年,李奧納多的紀錄片洪水來臨前,同樣也採訪了帛琉,幾年後的今天,當時預測的氣候災害已經成真。
還有多少時間?
水肺之父 Jacques Cousteau (雅克 庫斯托)的紀錄片中,他的一句話深深烙印在我心中,記者問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與最大的失敗是什麼?想不到雅克面無表情地說:我不在乎我自己,我在乎的是外面的世界。他說,他要帶大家看到海,因為人們只會關心自己在乎的東西。1997年辭世的他,如果活在現代,大概也不忍心再潛水了吧。
或許還存在著改變的希望,疫情過後,台灣的農技團進駐帛琉,教導帛琉人開始耕種與養殖,減少對國外進口的依賴。帛琉與台灣的恆春發現了耐熱的超級珊瑚,足以證明,大自然自有她的秩序與反應,大自然不需要人類,是人類依賴著大自然,在遙遠的時光旅途中,人類只是渺小的一瞬間,如果想要繼續生活在地球上,我們應該要學習與大自然,與大海和平共存。
面對未知的未來,我只能把握有限的時間,再多看一眼我深愛的大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