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雪力說:人的中年危機,是從看到了自己的終點開始。
原先看似無窮無盡的人生,在身邊開始有親人離世,原本習以為常的身體開始不聽使喚,開始意會到時間是有限的,能力是有限的,生命是有限的。
我們當然都知道,每一個人都知道,但就好比,以後跟沒有經歷過武漢肺炎疫情的人說:當年我們被關在家裡有多痛苦。跟沒有當兵過的人說:公共電話接通的瞬間有多感動。沒有體會過的人永遠只能擁有模糊的想像。
親人的離世算是容易接受,喜歡的腳色離開像是告別一段過去,對於素未謀面的陌生人離開,又是種不同的感受。
最初是公視群山之島認識張元植,去年看到他在法國登山墜落的消息時,當下覺得遺憾跟難過,最近聽了幾集訪問之後,開始明白為什麼對這個人的離開會有那麼不捨,因為他就是那麼特別的人,最特別的地方在於,我會覺得自己跟這個人很像。
在群山番外篇裡面介紹到八千大的咖啡好高級,製作人說他是登山圈的咖啡王子,登山圈朋友們戲稱的撤退王,身體素質並不是最強,透過訓練逐步超越自我,經歷過氧氣後對於無氧攻頂的想法,隨著一集又一集的訪問,開始慢慢建立起張元植這個人的輪廓,當每一集結束自動播放下一位陌生來賓時,過沒幾分鐘就無聊地想切掉,然後再找一集元植的訪問,透過這些對談,理解了這個人的價值觀,有種像是跟著芙莉蓮透過回憶認識勇者欣梅爾的感覺。
幸好科技為他三十五歲的人生留下不小記錄,看到番外篇裡那些他被訪問的友人,對於他的離去除了不捨,還增強了繼續前進的動力,留下來的人不回停下腳步,就是對元植最大的敬意吧。人總有一死,人不能活得沒有意義,未來剩下的時間,要更直接地去面對,剩下的時間該做什麼。
雖然我的登山經歷只限於高中時完成一座百岳庫哈諾辛,其他就是些單攻的郊山,但對照於我在潛水的經驗,我卻完全能想像出元植跟果果一眾好手的登山經驗。探險,台灣之於國外至少還落後將近一個世紀,張元植都自評以他們在台灣算最高等級的攀登者,在國外都只能算業餘,相較台灣人喜歡追求的數字,元植跟果果更在乎意義。
其中一段訪談中我聽到一段很有共鳴的話(歡迎幫我補充出處):山不是追尋紀錄的競技場,而是包容不同朝聖者的大教堂。
不管是山跟海,當然都會有喜歡拍美照的業餘玩家,運作商業團的商人,純粹追尋自己的冒險者,找到自己跟自然相處的方式是很重要的,是自我的心靈對話,也是認識自己的方式。
山海最大的差別,我想到的是大海的時間不多了,對登山家來說,即使他們覺得冰雪不再,過往的挑戰不復存在,至少山會一直在那,海當然也在那,但是海洋生態是毀滅性的在消失,在有生之年,期待自己能用盡所能的將想遇見想看的生物都看過,感謝過去的自己努力,潛過了多次的帛琉,泰國,菲律賓,以及聖地加拉巴哥,今年開始潛往印尼,明年馬爾地夫,一起去找尋那些未曾見過的迷人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