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一下這兩年來的機械錶心得。
原本覺得買到了屬於自己的機械錶後 (見 2022 年 11 月開箱文),對於機械錶的功課就結束了,殊不知了解得越多,反而是更著迷機械錶的開始。
手錶雖然有功能性,但買錶背後的紀念意義或是個人品味,錶的本身有好壞高下之分,卻沒有對錯,大家喜歡的錶不見得自己就得喜歡,重點還是在於個人的能力與喜好,而不要失去了追逐的目的和本質。
預算還是最重要的。
即使是給我弟的建議,或是給每一個跟我聊過手錶的朋友們,不論是潛水電腦錶還是普通手錶,預算還是第一順位,俗話說年薪買車月薪買錶,買超過能力範圍的東西而破壞生活品質,絕對是本末倒置。
戴著 NORQAIN 的這兩年,第一年就發生了錶帶掉漆的問題,於是我聯絡的原廠的客服「請問這樣是正常的嗎?」如果是正常使用痕跡我也就認了,想不到客服馬上致歉並且很阿莎力的立刻寄了全新錶帶過來,真的是立刻,因為不到 48 小時就寄到台灣,效率跟售後服務有點震驚到我,即使因為報值的關係得付一點關稅,但寄來的不是原本的錶帶,而是增加了伸縮調整功能的鋼帶,徹底解決了鋼帶在台灣熱漲冷縮的問題,也讓我對這支錶的感受從半信半疑提升到非常滿意。
第二年,台灣就有代理商大西門鐘錶引進了這個品牌,某天到了台北我也順便繞過去看了一下,雖然只是小小的櫃位,但的確展示的跟在瑞士看到的一樣,店員也很專業地看出我手上的錶,並誠懇的表示,基本的保養沒問題,原廠的服務還是得送到新加坡,一方面期待這個品牌繼續發揚光大,一方面又希望我是台灣唯一戴這個品牌的人(哈哈)。
會選擇這支錶固然因為他夠好,又夠特別,也很符合自己的需求。
不認識錶之前,覺得手錶長得都一樣,了解的越深,就越能明白製造鐘錶是種工藝,但行銷手錶的過程則是徹底的人性,在廣大的鐘錶世界裡,有那麼多千千萬萬種的品牌規格,機械錶的演化就好比海底生物,就像亞馬遜叢林裡的特化生物,遠看好像都一樣,細分之後才發現千變萬化各有各的巧妙。
即使現在沒有買錶的需求,經過各式各樣的專櫃或錶店,總是忍不住進去多看一眼,一方面也是透過詢問跟聊天,了解錶店的定位或是維修能力。體感上,除了 101 是各大品牌的聚落感覺平均水準較高,百貨公司的專櫃櫃員相較之下比較一般,路面店比較有機會遇到對錶有熱情的銷售,不同店的風格也有很大落差,有些就很市儈,有些則能從談吐之中感受到對手錶的熱情,而不是單純把客人區分買或不買。
後來慢慢了也建立出一些其他機械錶的喜好,如果當初沒有買到現在的錶,應該會入手最新款的浪琴深海征服者GMT HYDROCONQUEST GMT ,顏色特別功能完整在台灣又有完整後勤,如果選擇潛水錶以外的款式,目前最喜歡浪琴的月像錶。
因為 NORQAIN 而注意到的另一個品牌則是 Breitling 百年靈,手上的 NORQAIN 的創辦人當年就是從百年靈出來的,扣除掉同屬性的潛水錶,百年靈的飛行錶 Navitimer 也是一款很令人著迷的錶。
原先機械錶只鎖定瑞士錶,因為大谷翔平的關係才開始注意到 Seiko,在日本一度差點因為送公仔加退稅失手買了 Astron,兩地時間 GPS 跟太陽能,搭配鈦金屬簡直是旅遊錶的最佳組合,如果我只選一支石英錶的話,絕對是 Astron。
同樣來自於大谷翔平的光環,高階的 Grand Seiko 是我近期最著迷的品牌,我覺得 GS 多少受到 Seiko 的拖累,如同 Lexus 之於 Toyota, GS 是 Seiko 集團內的高級品牌,機芯的工藝水平不輸瑞士品牌,但不像是 Lexus 在取名上更加獨立,GS 即使在 2017 年自立門戶,如果沒有深入了解還真是很容易錯過。GS 體現了日本職人的極致工藝,其面盤對自然風景的詮釋,創造出與瑞士錶完全不同的境界。以我自己的錶 ADVENTURE NEVEREST 來說,雖然號稱靈感來自於喜馬拉雅山的冰川,但在 GS 職人搥打的錶面相比實在遜色太多,瑞士的雕刻工整精美,日式美學不只呈現了自然,更展現了禪意,樺樹的紋路,夕陽的豔紅,春天溪水的翠綠,夏日湖泊的湛藍,看到實體才真正感受出令人讚嘆的細節。
其他跟 NORQAIN 及百年靈同為 Tudor 帝舵機芯廠 Kenissi 代工的香奈兒 J12,完全異於傳統機械錶的範疇,充滿時尚又具備專業規格,不會淪為聯名款而有獨當一面的樣態。
因為研究 Daytona 而認識的真力時,各種星星的結構很獨特風格。
最後是被稱之為錶王的百達翡麗,複雜結構的錶也是無比迷人。
如果看到這裡,同樣喜歡機械錶的你有機會也歡迎來找我聊天交流,聊聊你喜歡什麼錶以及當中的小故事。